头痛为一常见症状,可见于多种病理或生理变化的情况,偶尔为某些严重疾病的早期或突出症状,其治疗方法较多。 我科自89年1月至91年12月。对66例头痛患者,采用经络导平及针刺对比的方法进行治疗,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一、病例选择和方法 66例均属神经科门诊病人,病史长多则20余年。少则几小时。 1、经络导平组:37例,男18例,女19例:年龄10-56岁,其中神经性头痛9例;血管性头痛9例;神经衰弱头痛13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6例;采用南京生产的ZDZ-3型经络导平治疗仪,频率2.5Hz,属脉冲直流矩形波。用第1档(头面)。脉宽0.5MS,输出连续可调,电压较高为2KV左右,电流100uA左右,输出脉冲电压自动递增75V/3分钟,基础输出取病人最大耐受量,主电极(负电极)置于风池穴;前头痛主电极置太阳穴,正极置列缺穴,如感双上肢电量大于头部,再加配三阴交或足三里,总之一定使头部治疗量感觉最大,即所谓优势平衡,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 2、针刺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其中神经性头痛13例;血管性头痛7例;神经衰弱头痛7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头痛2例,取穴:主穴、风池或太阳,配穴列缺(双),三阴交或内关,足三里等,针刺每个穴位都必须有针感,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分钟行针1次。 疗效标准:
治愈:头痛完全消失; 显效:头痛明显减轻,能坚持正常工作; 好转:头痛较治疗前减轻; 无效:症状同前或治疗后头痛减轻,但几小时后症状同前。
二、结果分析
表Ⅰ:导平与针刺治疗头痛有效治疗次数
组 别 |
例 数 |
3-5次 |
6-10次 |
11-15次 |
导 平 |
37 |
13 |
20 |
4 |
针 刺 |
29 |
7 |
13 |
9 |
表Ⅱ:导平与针刺治疗头痛治愈率以及百分比
|
结 果 |
百分率 |
导 平 |
针 剌 |
导 平 |
针 剌 |
治 愈 |
17 |
10 |
45.95 |
34.48 |
显 效 |
15 |
8 |
40.54 |
27.58 |
好 转 |
4 |
10 |
10.81 |
34.48 |
无 效 |
1 |
1 |
2.7 |
3.448 |
合 计 |
37 |
29 |
|
|
由表可见导平组治愈及显效率显著高于针刺组为86.49%;而针刺组为62.06%(X2=4.03,df=1,p<0.05);其治疗次数,导平组平均为5.54±3.04次,而针刺组,8.5±3.75次。导平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针刺组,(t=3.713,p<0.001),差别非常显著。 同时发现对脑部供血不足,血管紧张度增高患者治疗后可以使脑血流图都有明显好转或正常。
三、典型病例 例1:窦××,男,11岁,89年4月因剧烈头痛2小时,神经科检查为神经血管性头痛,因患儿怕针刺,即用导平治疗。10分钟后即感头痛明显减轻,痛苦表情基本消失。30分钟后疼痛消失至今未再复发。 例2:孙××,男,40岁,干部,持续性头痛10余年,以左侧为重,并伴有恶心,呕吐,睡眠差,白天无精神,记忆力差,脑放射血流图分析示:双侧脑重度供血不足,曾用多种治疗,封闭、针刺,疗效均较差,每天靠服APC止痛,每天最少服3片(0.5g)。89年10月来我院用导平治疗3次后疼痛明显减轻,不再服药,7次后症状基本消失,巩固治疗12次,未见复发,做脑放射血流图分析:双侧脑供血基本正常。 四、讨论 1、经络导平治疗方法是将现代电子技术按中医基础理论应用到“经络针灸”领域来治疗疾病,因它是高电压,微电流,低频率,矩形脉冲波,所以既有针灸治疗作用又有高压脉冲直流电治疗作用,而高压直流电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并加强其抑制过程,从而使紊乱的功能正常化使脑部血管神经功能恢复正常。 2、根据中医“不通则痛”的原理,结合现代经络研究学说认为,经络是生物电子通道,这个通道的电阻过大过小都不平衡,而高电压作用于经络能使正负极之间导通,从而使其“不通”转化为“通”,使其不平衡调节为平衡,而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1)。 3、因直流电能引起直流电性间生态,此种间生态与化学药物引起的麻醉状态有着相同的生理性质(3)。 4、直流电有使血管扩张作用,这一点通过给病人做脑血流图可以证明,这种作用在阴极下更为明显,从而改善脑供血及局部营养和代谢,而且阴极对组织兴奋性抑制作用持续时间长(4) 5、导平容易掌握而且病人乐于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