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病又称颈椎硬化性脊髓病和神经根病,是由于损伤或颈椎及其软组织退变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压迫或刺激颈部血管、神经根、脊髓等而引起颈、肩、上肢、头部一系列肢体功能失常综合症状。在治疗上颇为棘手,笔者自1988~1991年,采取导平牵引并用的方法治疗颈椎病300例,获效颇佳,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共300例,男186例,女114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2岁;病程:1~6个月的126例,7~12个月的83例,1~4年的76例,5年以上的15例;症型:神经根型213例,椎动脉型36型,脊髓型12例,交感神经型9例,混合型30例。治疗前均进行过X光线拍片检查,C4~C7增生246例(其中合并椎间孔小86例,椎间隙狭窄24例,椎间盘钙化12例,项韧带钙化20例),C1~C3增生54例(合并椎间孔变小32例,椎间隙狭窄14例)。300例中未经任何治疗的194例,曾行牵引、针灸、推拿、服药等治疗无明显效果者106例。对照组50例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最大64例,最小36岁;病程最长2年,最短1个月;症型:神经根型36例,椎动脉型5例,混合型9例。
二、治疗方法
一、观察组(300例):采用导平治疗仪,输出波型:矩型脉冲,输出频率:1~3赫,连续可调,脉冲幅度:最大输出电压1000V,以病变部位为主穴,以循经远端穴位为配穴,将负极的两个导平保护垫(用水浸透)分别放在第三颈椎下和第七颈椎下(大椎);再将正极的两个导平保护垫(用水浸透),分别放在双侧承山穴上,固定扎紧,接好导线。同时病人坐入导平牵引椅(自制),用颈托带进行颈椎牵引,重量一般在10~15公斤,然后启动电源,将输出功率调到患者能忍受为度,若颈部震动力偏小,可在正极上加用两根导线,放在双侧外关穴,脉冲频率以60~80次/分钟为宜,使患者处在导平和牵引同步进行之中,每次40分钟,每日一次,20次为一疗程,休息5天,再行下一疗程。
二、对照组(50例):针刺颈椎夹脊穴、大椎、天宗、肩
、肩
、曲池、外关、承山等穴,每次取4个穴位,接入G6805电针仪,每次20分钟,每疗程10次,休息5天左右,再行第二个疗程,治疗最少不低于两个疗程。
三、疗效观察
(一)疗效标准
|
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肢体功能活动恢复; 显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肢体功能活动基本恢复; 好转:临床症状及肢体功能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无效:临床症状及肢体功能活动均无明显改善。 |
(二)治疗结果
300例颈椎病患者,经导平牵引并用治疗1~3个疗程,全愈168例,显效75例,愈显率81%,好转49例,总有效率97.3%,无效8例,占2.7%。
下表是两组治疗结果疗效对比:
分组 |
例数 |
全愈 |
显效 |
好转 |
无效 |
总有效率 |
例数 |
% |
例数 |
% |
例数 |
% |
例数 |
% |
例数 |
% |
观察组 |
300 |
168 |
56 |
75 |
25 |
49 |
16.3 |
8 |
2.7 |
292 |
97.3 |
对照组 |
50 |
8 |
16 |
14 |
28 |
17 |
34 |
11 |
22 |
39 |
78 |
下表是症型与疗效的关系:
症 型 |
例数 |
全愈显效 |
% |
显效 |
% |
好转 |
% |
无效 |
% |
神经根型 |
213 |
136 |
63.8 |
54 |
25.4 |
21 |
9.9 |
2 |
0.9 |
脊髓型 |
12 |
3 |
25 |
3 |
25 |
4 |
33.3 |
2 |
16.7 |
椎动脉型 |
36 |
19 |
52.8 |
4 |
11.1 |
13 |
36.1 |
0 |
|
交感神经型 |
9 |
0 |
|
1 |
11.1 |
4 |
44.4 |
4 |
44.4 |
混合型 |
30 |
10 |
33.3 |
13 |
43.3 |
7 |
23.3 |
0 |
|
三、疗效分析
1、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见表1,导平牵引法明显优于电针法,经统计学处理(X2=47.95,P<0.01),疗效差别非常显著。
2、 症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2,从表2提示:神经根型疗效最好,明显优于其它各型。交感神经型疗效最差,9例患者4例无效,无效率占44.4%。
下表是病程与疗效的关系:
病程 |
例数 |
全 愈 |
% |
显 效 |
% |
好 转 |
% |
无 效 |
% |
1-6个月 |
126 |
82 |
65.1 |
24 |
19 |
19 |
15.1 |
1 |
0.8 |
7~12个月 |
83 |
46 |
55.4 |
23 |
27.2 |
12 |
14.5 |
2 |
2.4 |
1~4年 |
76 |
35 |
46.1 |
24 |
31.6 |
15 |
19.7 |
2 |
2.6 |
5年以上 |
15 |
5 |
33.3 |
4 |
26.7 |
3 |
20 |
3 |
20 |
下表是疗程与疗效的关系:
疗程 |
例数 |
全愈 |
% |
显效 |
% |
好转 |
% |
无效 |
% |
1 |
98 |
32 |
32.7 |
26 |
26.5 |
34 |
34.7 |
6 |
6.1 |
2 |
103 |
56 |
54.4 |
35 |
34 |
10 |
9.7 |
2 |
1.9 |
3 |
99 |
80 |
80.8 |
14 |
14.1 |
5 |
5.1 |
0 |
|
3、 病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3,从表3中提示:病程短疗效高,病程长疗效差。
4、 疗程与疗效的关系见表4,从表4中提示:治疗三个疗程的治愈率最佳。
四、典型病例
例1:刘××,男,58岁,机关职员。1989年7月初诊,患者肩、颈、枕部疼痛2年多,头疼头晕,呕心欲吐半年。近一月来,病情加重,颈项强硬,转侧不灵,耳鸣重听,视物不清,经常发生位置性眩晕,因洗脸不慎,一过性昏厥倒地5次。经中西药治疗无效,遂来本科诊治。体检:患者体肥,颈项僵直状,心肺正常,血压140/90毫米汞柱,2~6颈椎压痛,4~5颈椎轻度侧弯,臂丛牵拉试验阳性,X光片示:C2~C6椎体骨质增生,C4~C5椎间隙狭窄,兼见椎体钙化。诊断:颈椎病(椎动脉型),经用导平牵引治疗10次,头晕、昏倒现象已无,经20次治疗,所有症状均消除,颈及肢体功能活动全部恢复正常。随访2年未有复发。
例2:孙××,男,51岁,乡镇干部。1989年10月19日初诊。患者颈项部疼痛不舒,反复发作1年多,近3个月左上肢疼痛剧烈,夜间不能入寐,颈部活动不灵,动则肩臂疼痛加重,且有麻木感放散至手梢,曾在当地医院经服药和推拿治疗效果不明显,经别人介绍来本科诊治。诊见:3~7颈椎棘突压痛明显,臂丛牵拉试验和叩顶试验,均呈阳性。X光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C4、C5椎体前缘呈唇齿样增生,C5~C6椎间隙狭窄。诊断:颈椎病(神经根型),经用导平牵引治疗48次,病告全愈,追访至今疗效巩固。
五、讨论
经络导平仪是根据中医经络学说,运用中医气血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制成的一种新型仪器,它采用高压电能来代替针灸、推拿等原始机械能,在经穴处导以高电压、小电流、超低频、单向矩型脉冲电流,使它按指定的功率、方向和路线循行,在人体内形成电流回路,冲击导电性能低下的病态经络,促使其导通,推动受阻的生物电子加速运转,由不平衡而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基于导平的性能,采用导平治疗颈椎病,在于加强颈椎周围血管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痉挛,加速充血、水肿等继发炎性反应消退。在导平基础上,同时进行重力牵引,可机械地逐步松解组织粘连,促使椎间隙拉宽,椎间孔增大,消除或减轻增生椎体对神经、脊髓、血管的压迫。二者并用治疗颈椎病,可进一步调整颈椎生物动力学结构的平衡,促进脊椎内外平衡失调得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