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较为常见,治疗方法亦很多,但部分患者经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仍不明显。我院95年1-6月份采用经络导平治疗该类患者132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32例,男72例,女6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21岁,平均45.2岁。职业:工人33人,干部54人,其它45人。病史最长46年,最短半个月,平均4年8个月。 二、诊断标准 根据典型症状和体症,绝大多数经X线腰椎正侧位或CT检查,由本院骨科或运动医学科诊断为腰突症。并经理疗、牵引、药物、针灸、封闭、推拿等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导平治疗前后症状见统计表)。 三、治疗方法 采用南京生产的ZDZ-3型经络导平仪,主要采用疏导三阳法或泻法以疏通经络,畅导血气,祛除瘀痛。取主穴:环跳、委中、阳陵泉;配穴:肾俞、殷门、承山、悬钟、昆仑。 四、疗效标准 优: 腰痛及下肢放射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脊旁无压痛,直腿抬高双侧>80°。 良: 腰痛及下肢痛明显改善,脊柱活动度基本正常,直腿抬高左右相差10-15°。 好转:腰痛及下肢痛有所缓解,脊柱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双侧相差20-30°。 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变。 五、治疗结果 导平治疗腰突症共132例,其中: 优: 19例,占14.4% 良: 78例,占59.1% 好转:26例,占19.7% 无效:9例,占6.8% 导平治疗前后症状统计表:
症状 |
导平治疗前 |
导平治疗后 |
例数 |
(%) |
例数 |
(%) |
腰痛 |
无 |
3 |
2.3 |
24 |
18.2 |
轻 |
26 |
19.7 |
101 |
76.5 |
重 |
103 |
78.0 |
7 |
5.3 |
下肢放射痛 |
无 |
17 |
12.9 |
93 |
70.5 |
有 |
115 |
87.1 |
39 |
29.5 |
脊柱活动受限 |
无 |
3 |
2.3 |
41 |
31.1 |
轻 |
38 |
28.8 |
61 |
46.2 |
重 |
91 |
68.9 |
30 |
22.7 |
脊旁压痛 |
无 |
37 |
28 |
102 |
77.3 |
有 |
95 |
72 |
30 |
22.7 |
直腿抬高受限 |
轻 |
21 |
15.9 |
99 |
75 |
重 |
111 |
84.1 |
33 |
25 |
腱反射异常 |
无 |
42 |
31.8 |
93 |
70.5 |
有 |
90 |
68.2 |
39 |
29.5 |
患肢感觉异常 |
无 |
24 |
18.2 |
98 |
74.2 |
有 |
108 |
81.8 |
34 |
25.8 |
母趾背屈肌力减弱 |
无 |
54 |
40.9 |
79 |
59.8 |
有 |
78 |
59.1 |
53 |
40.2 |
注: |
腰痛轻度 |
感觉腰痛但不影响工作与休息 |
|
腰痛重度 |
影响工作与休息 |
|
直腿抬高 |
轻30-60° |
|
|
重<30° |
六、讨论与体会 1、 腰椎间盘突出以纤维环受损、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造成机械压迫为主要发病机理。但神经根充血、水肿、营养障碍并伴无菌性炎症,也是产生临床表现的主要病理因素。本组患者经一般的腰椎牵引、推拿、针灸、药物、理疗等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而改用导平仪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症状缓解效果。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导平治疗强烈地良性电刺激使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如缓激肽、五羟色胺、乙酰胆硷、免疫物质大大增多,达到止痛消炎的目的,症状改善明显。 2、 根据中医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属"痹症"范围,多因正气不足,风寒湿之邪客于经络,经气阻滞,不通则痛。本组病例以采用疏导足三阳法为主,旨在疏通经络,畅导血气,祛除瘀痛。在导平治疗中采用"贯通平衡"法,可在有关经络间输入高能量的强刺激使经络导通,使"不通"转为"通"达到治愈目的,而一般疗法疏通经络的刺激能量是嫌不足。 3、 近年的研究表明:刺激穴位对高级中枢的机能状态有调整作用,这种调整作用可影响到植物神经系统交感和副交感动态平衡调节上,这种调节调整作用具有双向性和整体性。而导平治疗可以起到这种作用。因此,对于某些患者采用测平诊断后辩证施治常可收到意外效果。 4、 根据国外研究穴位刺激对免疫功能的调整作用不只是通过神经和体液通路完成的。目前值得重视的是从内源性阿片肽角度所开展的研究,它表明:穴位刺激对机体多个系统和多种功能同时产生影响,因此穴位刺激效应是一种综合、整体的调节作用,它不只是通过机体某一系统或某种功能实现的,这与中医整体观是一致的,它是使肌体阴阳气血在整体水平上达到平衡。 5、 本组病例均为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是否巩固,有待进一步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