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采用经络辨经测平诊断仪对精神分裂症进行诊断的可行性。实验研究采用统计对照法,对比得出精神病患者的特异体征。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肝实、胆虚的症状,而且肺、心两经左右不平衡最为严重。这与中医对癫狂症病因、病机的论述相一致,说明测定结果可信。并且,测定方法客观、易行,适于在一般医院中实施。 但是由于研究对象仅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他类型的精神病患者是否有上述规律尚待研究。 一、精神疾病诊断存在的问题 对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是由医生通过对病人病史的采集、全面检查和分析资料来实施的。因此不同的医生、不同的检查提纲、甚至不同的环境都会对检查结果带来较大的影响。用较复杂的仪器可以进行客观检查,但是却不是一般医院可以配备的。能否找到一种比较客观的、又简单易行的临床检查方法,辅助精神病医生诊断,是精神科临床工作所需要的。 经络辨经测平诊断仪,简称测平仪,可以为中医的内、外、儿、妇等科诊断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能否把这种仪器用于精神科疾病的诊断精神疾病患者的十二经测定值有哪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与中医理论是否相符?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对照性研究。 二、实验方案设计 将我院住院的4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26岁、平均50.5岁。40例均为病期五年以上的慢性精神分裂症。 设对照组40名,为我院职工。其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19岁、平均31.6岁。 用辨经仪测定两组各40例每人的左、右十二经的24个数据,共1920个。取每人手经12个数据,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剩余数值的算术平均值称为手经中平数,相应有足经中平数,作为测定的个人基准。 由于每个人本身的电位值高低不同,无法用测量的数据直接进行比较。但是用经络辨经测平仪恰恰是用本人各经测量值与本人的中平数相比较。因此,只要求出各经测量值与自身中平数的相对数,就可以排除个体电位值的不同,而进行不同个体相互间的比较。 引入虚实失调度与左右失衡度两个概念如下: 某经左、右值的平均值与自身对应中平数的倍数,定义为该经的虚实失调度,即:
某经虚实失调度= |
(某经左侧测量值+某经右侧测量值)÷2 自身对应的中平数 | 某经左、右值相差的倍数,定义为该经的左右失衡度。即:
某经左右失衡度= |
某经某侧测量值较大者 某经对侧测量值较小者 | 虚实失调度的标准值为1,正常域为0.5-1.5。如某经虚实失调度小于0.5,诊断为该经虚;大于1.5者为实。 左右失调度的标准值为1,正常域为1-3。如某经左右失调度大于3,诊断为该经左右不平衡。 计算40例患者的十二经失调度和失衡度数值。 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十二经失调度和失衡度的统计值和非精神分裂症对照组的统计值对比,可以淹没样本个体的其他疾患体征,显现出精神病患者的普遍性体征。经实际测定计算,30名患者的测定值已呈现统计学规律,大于40例时显著率变化不大,因此选定40例。作为对照组,亦选40例,且与患者生活在大体相同的环境中,允许对照组有部分患有程度不同的其他疾病者。每组的测定皆在两日内完成,以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 三、测定数据处理与规律要求 计算出十二经的虚实失调度共960个数值,取常用对数,计算出十二经的左右失衡度共960个数值,都按统计学方法检验其分布特性。表明皆符合正态分布,因此可以用均值代表其分布特征,列表如下:
十二经名称 |
失调度均值(倍) |
相差百分数% |
失衡度均值(倍) |
相差百分数% |
精神分裂症 |
对照组 |
精神分裂症 |
对照组 |
○手太阴肺经 |
1.05 |
1.60 |
-1 |
5.50 |
1.59 |
245 |
手阳明大肠经 |
1.00 |
1.09 |
-8 |
3.92 |
1.67 |
135 |
手厥阴心包经 |
1.15 |
1.11 |
+4 |
3.93 |
1.66 |
137 |
手少阳三焦经 |
0.87 |
0.91 |
-4 |
3.00 |
1.67 |
80 |
○手少阴心经 |
1.38 |
0.97 |
+43 |
5.27 |
1.56 |
238 |
手太阳小肠经 |
1.34 |
0.98 |
+36 |
3.33 |
1.79 |
86 |
足太阴脾经 |
1.03 |
1.05 |
-2 |
2.37 |
2.38 |
1 |
△足厥阴肝经 |
2.45 |
1.36 |
+80 |
2.96 |
2.07 |
43 |
足阳明胃经 |
1.12 |
1.24 |
-10 |
4.28 |
2.21 |
94 |
△足少阳胆经 |
0.78 |
1.01 |
-22 |
2.51 |
2.19 |
15 |
足少阴肾经 |
1.50 |
0.94 |
+60 |
3.47 |
1.76 |
97 |
足太阳膀胱经 |
0.75 |
0.79 |
-4 |
4.22 |
2.57 |
64 |
从表中各经虚实失调度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照组正相差最大的经为足厥阴肝经,负相差最大的经为足少阳胆经。从绝对数值看出:肝经失调度大大超过正常域上限,胆经失调度接近正常域下限。这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肝实、胆虚的症状。 从表中各经左右失衡度可见: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对照组相差最大的两个经为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从绝对数值看出:肺经和心经的失衡度大大超过正常阈界线。这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为肺、心两经左右不平衡。对比各级失调度和失衡度还可见:肝胆两经左右失衡度皆处于正常值范围。说明这两经失调度并非是某单侧造成的,而是整经虚实失调。 四、讨论 (一) 祖国医学认为癫狂症的病因、病机是以阴阳失调、七情内伤、痰气上扰、气血凝滞为主要因素。其病变在肝、胆、心、脾。癫狂症在《内经》中早有记载,且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均有较系统的描述。如《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说:“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阴不胜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从脏腑功能看: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疏泄藏血,肝的疏泄功能主要关系着人体气机的顺畅。所谓“气机”泛指气的运动变化,可以说是对人体脏腑功能活动基本形式的概括。所以肝气不疏可影响及脏腑表里的内外、四肢、九窍等各个方面,产生多种病变。在病理上,肝阳肝气具有易亢、易逆、易郁之特性。癫狂病因中任何一种都易影响肝之疏泄功能。中医学认为怒是肝脏精神活动的反应。所谓怒则气上,是指过于愤怒可使肝失疏泄,使肝气横逆而暴涨;或使肝阳上亢;或气郁而化火,而使肝火上炎,从而影响气血之运行。 但是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肃降而下行,故怒亦可引发肺气上逆,使气机窒塞郁结而不畅。因此《素问,至真要大论》又有“诸气愤郁皆属于肺”的理论。故怒导致的病理变化主要反映为肝、肺两脏的功能失调或障碍,即肝气的亢逆和肝、肺气机的郁结。 胆的经脉络肝,与肝构成表里关系。胆汁的生成、分泌和排泄受肝的疏泄功能的控制调节。所以当肝阳上亢、疏泄不利时,胆的功能也就直接受影响,即肝病及胆。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全”。故情态的刺激,虽能影响各个脏腑,然首先影响的是心(神明之心)的功能。 由上述论不难看出,从所测定的数据提出的几个脏腑、经的变化是和中医理论机理相符的。因此说明,用测平仪测定的结果是可信的,反映了精神分裂症在脏腑经络方面的临床特征。 (二) 检查方法客观、设备简单、方法易行。该检查方法完全依赖物理测量,测的数据可直接用中医理论辩证施治。辨经测平诊断仪体积小、易携带,用干电池。检查一个病人、一人操作、约需10分钟。而且可由非精神科医生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