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显示
改进水浴平衡法(经络导平疗法)治疗偏瘫症
  • 日期:2008/5/26 8:35:22
  • 编辑:
  • 浏览次数:209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中医院康复科     刘筱
 
   导生物电子平衡疗法,简称“导平疗法”,是将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医学理论结合起来治病的新疗法。其作用原理系通过经络导平仪,使电能作用于经穴,疏通经络,以达到“通经络、活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
    水浴平衡疗法是导平疗法中一种治疗方法。我们根据理疗中“脊髓通电疗法”对该方法进行改进,自1981年起用于治疗中风偏瘫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给老师和同行们参考,不对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
     一、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中风为一常见的危害较重的疾患,其发病西医常归于脑出血、脑血栓形成及脑栓,而中医既有“肝风内动”的内风之说,又有“证发于外风”的说法。持“肝风内动”说之一者认为:素体气血亏虚,心肝肾三经之阴阳失衡,加以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房事劳累等因,导致阴陷于下,肝阳暴张,阳化风动,血随气逆,挟痰,挟火,横串经遂则歪辟不遂;蒙蔽清窍,则炎然昏仆不省人事,形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之证即中风,前者为中经络,后者乃中脏腑之征象也。持“肝风内动”说之二者认为:“阴亏于前而阳属于后,阴陷于下而阳乏于上,致阴阳相失,精乏不交,气虚血瘀,使经络阻塞不通而导致中风”者为气血之征象。而持“证之发于外风”者根据《灵枢九宫八风》:“风化其所居之乡来为实风,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风,伤人者也”及《灵枢刺节真邪》:“邪气者,虚气之贼伤人也”等所述则认为:“虚风亦属邪气,而邪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而留于府,中于阳而留于经……,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肩背两胁亦中于经”和“虚邪容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位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以及“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在于腑,即不识人,邪在脏,舌即难言,口吐涎”的中经络和中脏腑之辨证分型。
 
    综合以上即述之病因,中风偏瘫症发病初期患者多有头痛、眩晕、肢体感觉异常,无力或不灵等,约经一至二天局部病灶症状逐渐明显,常出现对侧面肌和舌肌轻瘫,偏瘫和感觉障碍以上肢为重,甚则出现运动性失语。瘫痪开始呈弛缓性,经数天或数周,肌张力逐渐增强,腱反射开始亢进,出现中枢性瘫痪特点。
 
      二、治疗原则及导平治疗机理
     经上述分析后这样认为:中风偏瘫所出现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主要症状属于“经络阴阳失调”之证。因此,其治疗应采取“疏脑通经,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法以达到: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解除血管痉挛,促进渗出物吸收,减轻瘫痪症状,降低肌张力,消除运动麻痹,恢复肢体功能的目的。
 
      导平疗法是中医经络学说和现代生物电子运动平衡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治疗方法,科学实践早以证明:整个人体生命过程是生物电子运动所产生的,是生物电子始终在不平衡中维持着相对平衡的过程,这时,人体经络系统的左右上下间的导电性、磁性等一系列物理性能,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当脏腑气血运行发生变化时,就产生一定的电动势的改变,穴位出现异常的高电阻和低电阻点,左右经络出现不平衡的现象,从而影响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进程,继而影响DNA的活性,使细胞发生病理改变,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此时由于机体内生物电子自行恢复正常运动状态的功能不足,人体又不能产生用来完成调整生物电子运动失衡的足够电能时,就需要从体外向体内用低频高压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整阴阳,激导机体内生物电子的运动趋于平衡状态,这就是激导生物电子平衡疗法。
 
       三、改进的水浴平衡法
     系根据理疗中“脊髓通电法”的操作方法对原水浴平衡法的操作方法进行改进的新操作方法,使其更适用于中风偏瘫的疗法。
 
     水浴平衡法是导平疗法中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操作是:准备半盆温水将负极浸入水中,正极置于患者的治疗部位(如曲池穴等),患者的患手浸入水中,启动治疗仪并调节幅度至患者能忍受的最大刺激量。其机理被认为“手足十二井穴是头脑部位的效应点”,故刺激它们能影响患者头部生物电异常改变,对中风病人可起到良好的“醒脑通络”的作用。脊髓通电法是低频脉冲电疗中一种应用于神经系统障碍特别是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的原理目前尚不清楚。我们认为:可能
     (1)在病变区某些不能传导或传导很差的神经纤维经治疗后恢复传导功能,使神经兴奋趋向正常化;
     (2)与髓脑、督任脉中“生物电子流动改变”有关,“脑为髓之海”、“督为阳脉之海”、“任为阴脉之海”,它们调节着全身阴阳经之经气,其内出现变化就会导致人体阴阳失衡,对其通以脉冲电可起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作用。其操作方法是将正极置于后颈部,负极放置腰骶部,通以直流脉冲电流。
 
     改进水浴平衡法是结合了“水浴平衡法”与“脊髓通电法”的作用特点而创立的:准备半盆温开水并将负极浸入水中,患者的双足也浸入水中,正极先置于患者上肢内、外关穴或湿衬垫包裹整个手掌,启动导平治疗15分钟,然后置于后颈部10分钟,最后置腰骶部治疗15分钟结束治疗,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四、临床资料
    (一)资料来源及分组
    导平组系我科1989-1991年收治的病员,对照组系我院内科病房作治疗时按导平组要求进行观察的。
 
    (二)一般资料
    导平组144例,其中男128例,女16例,年龄在27~75岁之间,平均56.8岁,经CT证实大脑中动脉分布区76例,前动脉分布区22例,基底动脉分布区8例,未做CT者38例。病程一年以内者53例,1~2年者35例,3~5年31例,5年以上19例。
 
    对照组86例,男68例,女18例,年龄范围在24~84岁之间,平均58.3岁,本组未作病损部位的统计。病程一年以内者45例,1~2年者26例,3~5年者11例,5年以上者4例。
 
     五、治疗方法
    导平组:用经络导平仪以改进水浴平衡法进行治疗,给予2~3个疗程,配合功能锻炼。
    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300ml加复方丹参10~20ml静点,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0天,一般给予2~3个疗程,同时口服维脑路通、脑益嗪等药物,并作功能锻炼。
 
     六、疗效分析
    1、 疗效标准:两组疗效结果采用同一病人治疗前后对比法:以肌力、握力、蹬力、语言及其它功能恢复情况为依据进行判定。
    (1)基本治愈:肌力达到5级:手的握力和腿的蹬力与健侧基本相似,生活自理,语言清晰流利,吞咽、进食不呛咳,不流口水,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等症状
基本消失。
    (2) 显效:肌力达3~4级:手的握力和腿的蹬力有明显提高,但不如健侧灵活;生活基本能自理,语言恢复较清晰:吞咽食物无呛咳,不流口水,肢体麻木、口眼歪斜症状有明显好转。
    (3) 有效:上述各项较治疗前不同程度的好转。
    (4) 无效:上述各项无改变。
 
    2、 治疗结果(两组疗效结果对照表):
  总例数 基本治愈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总有效率
%
例 数 % 例 数 % 例 数 % 例 数 %
导平组 144 51 35.4 38 26.6 52 36.0 3 2.0 98
对照组 86 3 3.5 11 12.8 45 52.3 27 31.4 68.6
上表经统计学处理,导平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二者有显著差异。
3、 疗效分析
    (1) 肌力:病人的肌力经过治疗后有明显的提高,从统计表上所示导平组提高度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肌力对照表:
  总例数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平均肌力
0 0
导平组 144 8 5 21 20 70 20 0 4 0 18 28 94 1.25
对照组 86 11 4 4 26 41 0 6 4 4 14 49 9 0.47

(2)握力及蹬力:病人手的握力及腿的蹬力经治疗后都有较大幅度提高。部分病人成倍增长,但对照组提高幅度较小。经统计学处理。两组P<0.01,有显著的意义。
平均握力治疗前后对比表(4克):
  总 例 数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导 平 组 144 12.5 20.2
对 照 组 86 11.5 13.7

平均蹬力治疗前后对照表:
  总 例 数 治 疗 前 治 疗 后
导 平 组 144 80.2 134.2
对 照 组 86 77.9 87.3

    (3)体征:病人的语言不流利、口眼歪、表情、流口水、吞咽呛咳等通过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
体征效果对照表:
    例 数 基本痊愈 显 效 有 效 无 效
语 言 导平组 失语 17 0 4 13 0
不清 89 47 16 23 3
对照组 失语 9 0 1 6 2
不清 49 12 5 18 14
口眼歪斜 导平组 43 20 10 13 0
对照组 26 4 6 12 4
痴 呆 导平组 36 26 9 1 0
对照组 24 4 4 11 5
流 涎 导平组 46 28 6 12 0
对照组 48 14 10 20 4
吞 咽
呛 咳
导平组 16 8 5 3 0
对照组 27 11 8 5 3

    本组12例治疗前经CT检查的患者,治疗结束又进行了第二次CT检查,其中经二个疗程以上治疗者11例,经8次治疗者1例;11例中8例病变面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3例因检查条件不同不能比较;8次治疗的1例无变化。检查结果基本治愈5例,显效4例,有效3例。
 
    七、典型病例
    例1:孙××,男68岁,部队离休干部。于1984年患脑血栓,曾在省、市和部队医院治疗,症状有所缓减,于1986年7月转我科治疗,来时所见:左侧上下肢功能障碍,大小便洗澡等生活不能自理,在老伴扶持下能慢慢挪动。检查患肢肌力Ⅲ级,握力2千克,下肢蹬力43千克。经用改进水浴平衡治疗三个疗程,同侧肌力达Ⅴ级,握力达12千克,蹬力达106千克,大小便洗澡等能够自理。几年来第一次扔掉拐杖,解放了老伴,并能一次行走
两千余米。
 
    例2:吴××,男,57岁,干部。于1995年患脑血栓,前后到过多所大医院治疗,于1988年10月转我院治疗,来时所见:左侧上下肢无力活动不便,手持拐杖行走很慢,坐下起立需老伴搀扶,说话不清。检查患者肌力Ⅳ级,握力8千克,下肢蹬力10千克。经二个疗程的治疗,同侧肌力达Ⅴ级,握力达17千克,蹬力达42千克,说话较清楚,起坐自如,并能行千余米。
 
     八、讨论
    1、 本文介绍了脑中风偏瘫期患者导平疗法治疗144例与药物治疗86例的疗效观察。导平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68%,P<0.01,二组显著差别。本疗法对增加肌力,改善肢体功能障碍和语言等明显效果。
 
    2、 机理: 
    (1) 导平仪中的各种感觉性刺激可增加有关脑皮层、皮层下灰质结构的脑血流量,同时脑局部病灶产生电位活动,使处于抑制或半抑制麻痹或半麻弊状态的脑组织复活,从而促进了大脑功能的恢复。 
    (2) 在进行治疗时,肢体肌肉在有节律的电流刺激下,肢体肌肉随之有节律的收缩,松弛对肌肉活动是一种诱发启动和被动锻炼,从而起到改变肌张力,提高肌力,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健康热线:025-84510544 84501861 | 传真:025-84606365 | 地址中国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1700号,东恒国际大厦四楼
copyright (c) 2000-2014 www.daoping.com 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