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中日友好小儿脑瘫疗育中心 李 林 郑海燕 李树春 |
小儿脑瘫是出生前至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反射异常。本病发病率国外1~2‰,国内为1.8~4‰。其中部分患儿伴有流涎症,影响其对食物的吞咽、消化和吸收,进而影响患儿生长发育。目前国内外对其均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经络导平是用现化电子技术以高电压“电”能代替“针刺”的机械能,按针刺的经络穴位,给予调整平衡的高能量刺激,来治疗疾病的新方法。我们应用经络导平治疗小儿脑瘫流涎症30例,收到良好效果,兹介绍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 对象:30例脑瘫流涎症患儿均为我疗育中心收治的门诊和住院病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18岁;诊断及临床分型以全国小儿脑瘫痤谈会纪要为准。病因及一般情况按本中心制定的《婴幼儿神经发育及脑损伤判定表》记载。 2、方法:治疗仪器为多功能经络导平治疗仪。其输出频率为2.5赫兹,脉冲强度负载时20K。具体方法是治疗前先对患儿进行测平检查,根据测定结果辨经、循经选穴配穴,通过仪器以电刺激方式,利用湿棉垫代替针刺,进行静态定点穴位治疗。 治疗流涎症处方为: (导平处方符号说明) ![]() 亦可根据病情、病型、疗效情况酌情加减穴位,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10天为一疗程,可连续2~3疗程。通过治疗流涎全部消失为痊愈,减少为显效,没变化者为无效。 二、结果: 1、临床资料:30例脑瘫患儿,年龄4~8岁15例,8~12岁10例,12岁以上5例;病因中生前因素20例;生时因素5例,生后因素5例;病型中痉挛型14例,手足徐动型10例,混合型和迟缓型各3例。 2、治疗结果:全部患儿经过1~3疗程治疗,痊愈6例,显效18例,无效6例,分别占全部患儿的20%,60%和20%。总有效率为80%。其中第一疗程有效10例,第二疗程有效8例,第三疗程有效6例。 三、讨论: 1、 从七十年代起就开始在细胞更低、更微观的“微层次”中,研究细胞基本单位分子的运动变化,是受着电运动变化影响的。也只有电子运动的变化最符合人类机体的一切变化。进而提出“生物电子运动平衡理论”,这一理论是以中医的“整体内因”为基点研究有生命物质的微观粒子--“生物电子”在“整个”活生命机体内的特殊运动规律以及在疾病时的变化。并用“生物电子运动平衡”来解释这些特殊的运动规律。认为一切外界的机械因子物理因子,化学因子、生物因子及内在的精神因子、遗传因子、体质因子等等,凡能促使机体生物电子运动向不平衡转化的,均能导致“疾病”;一切药物、一切刺激、一切活动、一切物质只要能直接或间接起到促成调整机体生物电子运动向平衡转化的,都有治疗疾病的效果。根据此理论,创研了经络导平治疗仪,经过四千多病例二十多万人次临床实践,治愈了大批原来经中西药物、针灸、推拿、理疗长期治疗无效的器质性疾病。疗效可靠,病员乐于接受,绝对安全。是中医治疗现代化的电子仪器。 2、 唾液是由口腔内三对大唾液腺,即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及无数散在小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其作用在于能湿润与溶解食物易于吞咽,并引起味觉,还可以清洁保护口腔和清除口腔中的残余物。由于唾液中含有溶菌酶和唾液粉酶,具有杀菌和使淀粉分解成麦芽糖作用。脑瘫患儿流涎一是分泌过多;二是吞咽困难。前者是由于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机能增强,亦或二者不平衡所致;后者则由于脑瘫患儿咽喉肌发育不良所引起。根据生物电子平衡理论脑瘫儿童流涎症可能是唾液腺,乃至其他各方面调节因素导致电子运动不平衡的结果。所 以应用经络导平仪调整其平衡就会使脑瘫儿童流涎症减轻,乃至消失。 3、 通过治疗我们体会到: (1) 该仪器是治疗脑瘫流涎的有效方法,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2) 治疗时正确取穴为治疗之关键; (3) 若能配合功能训练效果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