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慢性反复发作性咳嗽,咯痰,气急等症状为主,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人,为北方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感冒及受凉是急性发作的诱因,病程迁延多年,晚期由于肺的正常组织结构和毛细血管床的破坏,引起肺动脉高压最终演变成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据流行病学统计,北方地区发病率为3.85%,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可达20%左右。现代医学多采用止咳,祛痰,配合抗菌素治疗,但往往难以根治。尤其高龄病人,由于身体素质及免疫功能低下,病程迁延,故常规治疗效 果不佳。我院使用经络导平仪配合药物治疗,3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取得明显疗效。尤其是改善病人症状,扶正固本,止咳,祛痰等方面有独特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一般情况 病例总数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最大年龄91岁,最小52岁,平均年龄72岁。病例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老年性(或阻塞性)肺气肿23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9例,病例选择均符合1973年北方“三病”会议的诊断标准。 二、治疗方法 结合患者的体证,脉象及利用经络测平仪对病理经络测试结果综合进行辨证施治,合并严重感染者酌情使用抗菌素。不同类型的病人主要采取经络导平和导平输气治疗,每日一次,15次为一个疗程,每次30分钟。 (一)导平输气 久病体衰者采用导平治疗很难调平补偿性平衡电流,故影响疗效。对此类病人我们先采取导平输气治疗。 处方:
 时间均为30分钟,输气结束时,病人普遍感到精力充沛,全身有力,食欲增强。供气者宜选择年轻体壮者以年龄20~30岁为好。 (二)导平针灸 处方: 肺俞:是肺脏经气输注于膀胱经的腧穴,为肺脏真气所灌输,可调理肺气 章门:为肝经腧穴,脾经的募穴,可健运脾土而利肺气,脾虚生痰,故脾肺同取。 丰隆:为足阳明胃经络穴,取推动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行津布,痰湿得化而易咯出。 太白,太渊:均为肺经及脾经源穴,取其配合肺俞健运脾土功能,使痰量明显减少。 尺泽:为肺经中属水的合穴,逆气而泻,配合肺俞清肺热,痰量减少而易咯出。 治疗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病人体弱输出电流不宜过大。 治疗结果:病人呼吸困难,咳嗽,咯痰等症状不同程度缓解。独到之处为治疗后食欲增强,痰液稀,而易咯出。 三、疗效判定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痰易咯出,痰量明显减少,日少于30亳升。 好转:症状好转,痰量减少至治疗前的1/2,较易咯出。 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四、疗效统计 病例总数32例,显效18例(56.25%),好转9例(28.12%),无效5例(15.63%),有效率为27例(84.37%)。 附表:
年龄 |
例 数 |
显 效 |
好 转 |
无 效 |
合 计 |
50~60岁 |
男 4 |
3 |
1 |
|
6 |
女 2 |
1 |
|
1 |
60~70岁 |
男 11 |
6 |
3 |
2 |
17 |
女 6 |
5 |
1 |
|
70岁以上 |
男 5 |
2 |
1 |
2 |
9 |
女 4 |
1 |
3 |
|
|
32 |
18 |
9 |
5 |
32 |
84.37% |
15.625% |
五、典型病例 例1:刘××,男,79岁,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阻塞性肺气肿,病史30余年,症状:咳嗽,喘,咯色粘痰且不易咯出,夜不能寐,受凉后症状加重,反复合并感染。经络测平结果:肺经,脾经,肝经重度失衡;肺经,脾经偏虚;肝经偏实。舌质红,苔黄而腻。 处方:
 采用平补平泻法,输出电流不宜过大,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治疗9次后咳喘症状明显好转,痰稀薄易咯出,白色泡沫样痰日量少于30毫升。疗效判定--显效。例2:商××,女,85岁,诊断: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支气管扩张,老年性肺气肿。病史30余年,终年咳嗽反复合并感染,日痰量超过150毫升,痰粘稠不易咯出,听诊肺部有中小水泡音者。经络测平结果:肺经,脾经,肾经重度失衡偏虚,心经与大肠经轻度失衡。舌质淡白苔,舌体胖大有齿痕,脉细数。 处方:
 采用平补平泻法治疗一个疗程再采用子母平衡法。方解:肺经属金,胃经属土,五行学说为土生金,虚者补其母,故取胃经的足三里,丰隆,治疗15次后咳嗽症状减轻,食欲增强。治疗20次后症状明显改善,痰量增多,痰稀薄易咯出,白色泡沫样痰,治2个疗程(30次)痰量明显减少,疗效判定--显效。 六、体会 经络导平仪治疗代替了传统的穴位针刺手法,避免了针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通过向人体输出超高电压,超低频率的脉冲电流,增强了穴位的刺激强度,从而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 1、 导平治疗必须从整体观念去认识疾病的本质,人体的五脏六腑之间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协调。就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来讲,现代医学的“痰”,包括在中医理论的“痰饮”之中,津液的输布代谢主要由肺的宣发肃 降,通调水道和脾的运化水湿输布津液所构成,“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失健运则津液代谢障碍,水湿停滞则聚而生痰。导平治疗取穴时,我们分别选用脾、肺、胃及三焦经的有关穴位,采用调理肺气,健运脾土,清肺热以促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行津布,痰湿得化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2、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刺通过神经和体液因素发挥治疗疾病的作用,导平的优点为输入的电压高,频率低,是运用“生物电子”平衡理论来达到治疗疾病的,促进患病机体局部或全身的生物电子由不平衡趋于相对的动态平衡,实验和经验均证明导平治疗可使迷走神经紧张度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从而解除支气管痉挛,使支气管粘膜血管收缩,渗出减少,增大(相对性)了支气管的直径,使小气道阻力降低而改善了通气功能。 3、 导平治疗可使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功能活动增强,使机体的各种特异性免疫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增加,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提高了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而有利于疾病的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