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容显示
超声显象观察导平胆经穴位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
  • 日期:2008/5/26 8:53:22
  • 编辑:
  • 浏览次数:371
纺三医院     詹家明 汪赛玉
 
     应用经络导平穴位治疗疾病,国内已有报道,一般都是观察疗效及症状的变化,而对于生理机制的研究则报道甚少。为此,我们从1989年9-12月应用超声实时显象仪对40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分别接受导平胆经穴位组和对照组,观察其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收集
     从1989年9月到12月我们对本院门诊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导平、对照两组。导平组21例,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38-69岁;对照组19例,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30-64岁。
 
      二、应用仪器
     我们采用南京生产的ZDZ-3型多功能经络导平仪。
     扇超仪:ultrasound Mark8频率3兆赫。
 
      三、观察方法
     凡受验者在前晚进清淡食物,翌晨空腹检查,用扇超探查胆囊显象,用电子尺测量胆囊体积(长×宽×厚)。导平组人员选择右“日月”为主穴,双“胆囊穴”为配穴,将各电极头棉垫紧压各穴,主穴接负极,配穴接正极,通电后调节,使病人保持最大耐受量的刺激20分钟。对照组则用凡士林纱布敷贴上述穴位20分钟。间隔1小时后再观察胆囊收缩功能变化情况,测出胆囊体积,最后计算出胆囊收缩程度。
 
计算方法:


胆囊收缩率=

 第一次测得胆囊体积-第二次测得胆囊体积 
第一次测得体积

×100%

    本实验由同一人操作,在同一台机器上进行。为避免误差,在统计时将变化小于10%均作无变化处理。
 
      四、结果及资料分析
表1两组实验前后胆囊体积的变化(X±SD):

  例 数 实验前胆囊体积(cm3) 实验后胆囊体积(cm3) 胆囊收缩率
导平组 21 44.5875±23.5897 29.9900±21.5194 32.5448%
对照组 19 41.7202±19.5291 56.1493±24.9011 -37.68%
?
表2 两组实验后胆囊体积变化的百分率:
  胆囊增大 无改变 胆囊缩小
体积改变% <60 60~51 50~41 40 ~31 30~21 11~20 11~20 21~30 31~40 41~50 >50
导平组           2 2 8 4   5
对照组 4   3 1 4 3 4        

     在表1中,两组实验前平均体积(胆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实验前后平均体积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导平组实验前后平均体积缩小为32.5448%,对照组为-37.6800%,两者有显著性差别(P<0.01)。表2中表明,导平组21例中有19例有不同程度的收缩,其中有17例收缩率在20%以上。对照组除4例无变化外,其余胆囊均扩张。
 
      1、 本文用扇超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动态变化进行直接观察和测定,证实了导平“日月”“胆囊穴”对胆囊收缩功能有较明显的作用。对照组则表现为胆囊扩张,可能为安慰剂对穴位无刺激作用,随着时间推移,胆汁分泌增加,胆囊体积增大。
 
     2、导平组病例平均收缩率为32.5448%,与党氏报道的用氦一氧激光照射穴位30例后,胆囊收缩25.19%相近似(1)。比五氏用推拿穴位后的胆囊收缩15.86%要高(2)。临床导平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疗效的物质基础可能与此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导平组2例无收缩,该两例均为多年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男性患者,我们追踪脂餐收缩功能试验结果为胆囊收缩功能亦差,提示导平胆经穴位后胆囊收缩与脂餐胆囊收缩情况相一致。

健康热线:025-84510544 84501861 | 传真:025-84606365 | 地址中国南京市江宁区双龙大道1700号,东恒国际大厦四楼
copyright (c) 2000-2014 www.daoping.com 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