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三医院 詹家明 汪赛玉 | ||||||||||||||||||||||||||||||||||||||||||||||||||||||||||||||||||
应用经络导平穴位治疗疾病,国内已有报道,一般都是观察疗效及症状的变化,而对于生理机制的研究则报道甚少。为此,我们从1989年9-12月应用超声实时显象仪对40例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分别接受导平胆经穴位组和对照组,观察其胆囊收缩功能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资料收集 从1989年9月到12月我们对本院门诊的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病人40例,随机分为导平、对照两组。导平组21例,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38-69岁;对照组19例,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30-64岁。 二、应用仪器 我们采用南京生产的ZDZ-3型多功能经络导平仪。 扇超仪:ultrasound Mark8频率3兆赫。 三、观察方法 凡受验者在前晚进清淡食物,翌晨空腹检查,用扇超探查胆囊显象,用电子尺测量胆囊体积(长×宽×厚)。导平组人员选择右“日月”为主穴,双“胆囊穴”为配穴,将各电极头棉垫紧压各穴,主穴接负极,配穴接正极,通电后调节,使病人保持最大耐受量的刺激20分钟。对照组则用凡士林纱布敷贴上述穴位20分钟。间隔1小时后再观察胆囊收缩功能变化情况,测出胆囊体积,最后计算出胆囊收缩程度。 计算方法:
本实验由同一人操作,在同一台机器上进行。为避免误差,在统计时将变化小于10%均作无变化处理。
表2 两组实验后胆囊体积变化的百分率:
在表1中,两组实验前平均体积(胆囊)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实验前后平均体积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别(P<0.01)。导平组实验前后平均体积缩小为32.5448%,对照组为-37.6800%,两者有显著性差别(P<0.01)。表2中表明,导平组21例中有19例有不同程度的收缩,其中有17例收缩率在20%以上。对照组除4例无变化外,其余胆囊均扩张。 |